close

 

以下轉自李鈞震 2009政治新聞 讀書會(紅色的字可以不用看因為那才是真理(屁)

【摘要12.5.2009聯合報╱洪蘭】天下雜誌最近公布了2009年15至22歲高中職及大學生,生命教育調查的結果。有四成以上的大學生表示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」,而高中生則多為「課業太重」,有5%的學生認為「不管做什麼,都沒有意義」。

 

當問「你的人生典範是誰?」時,絕大多數回答「沒有」,其次才是父親、自己、母親,或老師(以自己作典範,有點怪怪的)。

我是那4成的人(真的)

最近又有一份針對2007年廿萬名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,所做的畢業後工作情況調查,發現60%的碩士生做的工作,並不需要碩士學歷,有一半以上的碩士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幾乎無關。如果跟專業無關,念碩士所為何來?不是浪費父母的錢和國家的資源嗎?

唔!是真的有點怪怪的,所以又回到上面,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,好險我只有高職畢業XD(誤)

當國家投資這麼多錢到高教上,而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所學非所用時,我們需要徹底檢討高等教育的課程了:為什麼我們的訓練趕不上時代的需要?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?

連高中生(職)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了,你怎麼能要求大學生知道呢?

我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一向是個倒金字塔,小學的學生人最多,分配到的資源最少,捉襟見肘,許多小學把畢業旅行和戶外教學合併舉行,因為沒有經費,為什麼不把錢用在打根基上?一棵沒有根的樹,是不會開花結果的。

說的好阿!所以我很欣賞美國的教育制度,從小不是填鴨是的教育,而是大量閱讀,從閱讀中的到自己認為適合的,長大之後才慢慢的往自己的興趣去發展。

這兩份調查讓我們看到教育必須務實、腳踏實地從小做起,不是用錢去砸「百大」,生命教育不應該再在教室中上課,而是讓孩子大量閱讀偉人傳記,建立他心中的人生楷模,再帶他們去生活中實做,了解人生的意義。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
 

以下我認為是他個人見解可看可不看: 

李鈞震:

1.          有四成以上的大學生表示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」,這有什麼關係?台灣這個社會,意見領袖太講究速食、速成、少年得志,沒有「大器晚成」的觀念,這是非常不正常的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新聞媒體主管、家長、老師都要求別人要趕快進步,趕快有成果,卻不知道所有人的成長都要時間,要慢慢栽培,也要有技巧地栽培。媒體主管、家長自己知識能力不夠,卻沒有耐心要求自己慢慢學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所有的百姓都應該養成「終身學習、勤奮努力」的習慣;學習,是為了「了解自己」,為了發揮自己的潛能,而不是為了滿足教育政策、滿足物質享受、滿足國家機器的慾望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政府的官員昏庸無能,無法解決教育失衡的問題;但是百姓要自救,要自我要求「五育均衡並重」,不要死讀書,要有「大器晚成」的觀念。「因為沒有經費,為什麼不把錢用在打根基上?」這都是吳清基、曾志朗的過失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洪蘭為什麼沒有能力在床上,要求曾志朗去改善教育環境與品質?篤姬做得到的事,為什麼洪蘭做不到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幹!這話好毒喔

6.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從小學到研究所,各級學校專業體育課不夠,所以學生體能差,沒有運動家精神,沒有能力參與體育活動,沒有辦法熱情支持體育產業。最後,變成沒有勇氣與能力改善社會、政府、教育界的庸才,政客,選舉輸不起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從小學到研究所,各級學校專業藝術課程不夠,所以學生沒有能力參與、欣賞藝術活動,觀察力、同理心、細膩思考的能力訓練都不足,沒有辦法產生熱情去支持文化藝術產業,也無法擴大文化創意產業。最後,人民變成沒有審美觀、優雅智慧與能力去改善社會、政府、教育界的庸才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從小學到研究所,各級學校專業社團活動課程不夠,所以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學習互助合作、團結一致、專業分工、領導統御等品德,導致溝通能力有障礙,社會化能力不佳,最後沒有能力去建立公民社會,去對抗獨裁政府,去維護環境生態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電機系大學生,在夜市賣臭豆腐有什麼不可以?嘗盡社會各階層的歷練,為什麼一定要學以致用?政府的工作,是創造一個讓人民自由競爭、充滿機會與能力的生活環境,不是製造一個國家機器的零件,那樣實在太功利。

10.      在菜市場賣水果的攤販,為什麼不能到大學研究所學尼采的哲學?學海耶克的理論?學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?學樂器演奏?為什麼一定要學以致用?人類要做什麼,為什麼要受國家機器約束?

11.      修汽車的黑手,不能到大學學樂器,在社區組織管弦樂團?賣紅豆餅的阿婆,不能到大學學醫療保健,在社區組健康讀書會?只要自己喜歡學習,有什麼不可以?為什麼一定要多方限制?為什麼賣自助餐的廚師,不能到大學研究所學公共衛生,組織環保協會?

12.      人類,只要接受越多的教育,就會變得「理性」,個人未來的發展性才會延伸、有彈性,才不怕結構性失業;只要理性多,就不容易犯罪、家暴、性侵、侵犯人權。「碩士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幾乎無關」,但是因此就對自己、對家庭、對社會就沒貢獻?

13.      百姓受教育,不是為了滿足政府的資源分配,是為實現自我、了解自己;政府有責任與義務,提供充足的教育環境,滿足所有年齡層、學歷層的受教自由,這樣才符合憲法的精神。

14.      台灣的政府,對大學投資百億太少,對各級學校的投資也太少,太小氣。所以整個國家的文化水準不如日本,官僚的行政效率不如新加坡,曾志朗等眾多內閣閣員,昏庸無能。

15.      內閣閣員,昏庸無能的主因,周美青說是「家教」出問題。

參考資料:

一代不如一代?

史懷哲哪裡人 那麼重要嗎?

想像力比知識重要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流浪貓  的頭像
    流浪貓

    樹大必有枯枝

    流浪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